各二级团委、全体学生:
为促进我校人才培养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积极备战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即日起启动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参赛对象
2021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其中,硕博连读学生(直博生)在2021年6月1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照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如不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前两年可按照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第6年后的不可申报。
三、组织机构
大赛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举办,设立校、院两级工作推进小组负责大赛具体组织工作。
校级工作推进小组由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组成。各教学院部成立以院长(主任)任组长,实践教学、学生工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学系主任、团委书记等为成员的院级推进工作小组。
四、实施步骤
(一)项目摸底(即日起至1月11日)
为进一步明确项目培育孵化目标,学院(部)团委需组织广大师生认真研读《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附件1),并结合学生团队前期研究情况和2021年寒假社会实践情况,初步摸排本单位“挑战杯”大赛种子项目,并填写《XX学院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摸底简表》(见附件2),于1月11日12:00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upckechuang@163.com。同时需提醒种子项目做好参加学校2021年“星火”双创冬令营项目路演及双选对接的准备工作(线上进行,简要制作PPT说明项目研究内容和队员需求即可,详见校团委网站通知)。
(二)报名(即日起至1月31日)
报名参赛者(包括但不仅限于前期摸底种子项目)须填写《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3)和《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报名汇总表》(附件4),并于1月31日12:00前将附件3、附件4发送至学院(部)团委报名邮箱(地址见本通知第八部分学院联系方式)。
二级团委收到学生报名材料后,为项目进行编号,编号规则为:学院电话簿顺序号(2位)-学院项目序号(3位),例如地学院1号作品的项目编号为“01-001”。将报名项目附件3材料文件名更改为“项目编号-申报书”,并与附件4打包后于2月2日前发送至邮箱upckechuang@163.com。
校团委将针对参赛者及参赛作品要求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校团委网站公布资格审查通过名单。请报名参赛学生填写电子版材料时,参考附件5格式要求撰写相关内容。
(三)预赛(2月28日-3月7日)
寒假结束后举办本届校内选拔赛预赛,预赛包括5分钟答辩、2分钟问辨,参赛团队需提交答辩PPT、作品书(论文或者调查报告),具体提交时间另行通知。预赛具体组织形式及时间地点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通过预赛,遴选30%-50%的报名项目晋级决赛。纸质评审材料提交要求另行通知。
(四)决赛(3月中下旬)
进入决赛的作品应在赛前准备期在学院(部)团委和指导老师团队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提高,使作品更贴合实际符合比赛评审要求。本环节专家评审委员会将由相关领域专业学者、社会知名学术专家组成,通过对作品进行问辨评审,最终确定各类奖项。纸质评审材料提交要求另行通知。
(五)后续竞赛
本届大赛的优秀作品将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2021年举行的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结合省级比赛结果,最终推选优秀作品代表学校参加2021年举行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五、注意事项
(一)参赛形式
以学生个人或组队方式参赛。对于采用组队方式的参赛者,可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小组或调查研究小组,参赛小组的人数不限(学生人数建议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3人),在符合参赛各类别参赛条件的基础上,鼓励跨学科联合组队参赛。
(二)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9年7月1日以来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2.鼓励2019年7月1日以后完成的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自主创新计划资助项目、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科技发明成果等作品参赛;但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国赛阶段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4.参赛作品初审期间需要上交项目申报书,参赛作品可分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不接受没有列为竞赛学科的作品参赛。
5.申报参赛作品成果须包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科技发明制作类(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科技建议。要求论证严密、文字简洁、有说服力,经得起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学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咨询报告。主要从成果的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规范性、应用性、研究方法、语言逻辑以及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可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魅力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主题进行的社会调研成果,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
(3)科技发明制作类:包括科技发明和技术开发。又分为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赛。根据其新颖性、创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4)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文章版面尺寸14.5×22cm)。科技发明制作必须提交研究报告(作品书),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六、学时认定
报名参赛且提交有效性作品的本科生,根据评审结果可获得5-20个第二课堂创新创业类参与学时;获得预赛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本科生,可按照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时转换规定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类转换学时。参赛研究生可取得相应参赛证明或获奖证书。
大赛组委会作品提交系统上线后,参赛项目需完成系统申报后方可认定为有效作品。
七、工作要求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学术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全员关注和参与大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新,形成良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进一步扩大活动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
八、联系方式
(一)学院(部)团委联系方式
学院(部) | 负责老师 | 办公室 | 办公电话 | 报名邮箱 |
地学院 | 任金恒 | 工科C237 | 86981880 | dxykcl10@163.com |
石工学院 | 李敬皎 | 工科B359 | 86981989 | 350129653@qq.com |
化工学院 | 王兆兴 | 工科A221 | 86981378 | huayuankexie@163.com |
机电学院 | 王 宁 | 工科E903 | 86983311 | lvweisen1998@163.com |
储建学院 | 李峰弼 | 工科D231 | 86983540 | chujiantw@163.com |
材料学院 | 褚 奇 | 工科E515 | 86983732 | chuqi1993@upc.edu.cn |
新能源学院 | 穆海涛 | 特种实验楼C412-2 | 86983807 | SupremeLHZ@163.com |
海空学院 | 李树鑫 | 工科E1703 | 86980519 | HaiKongKeXie@163.com |
控制学院 | 蒋仁福 | 工科E1307 | 86981381 | jiangrenfu5202@163.com |
计算机学院 | 马少龙 | 工科E1001 | 86981970 | 1761391865@qq.com |
经管学院 | 孟兆刚 | 文理楼547 | 86983293 | jgshuangchuang@163.com |
理学院 | 刘 威 | 文理楼285 | 86983364 | woshidigua@qq.com |
外国语学院 | 相欣余 | 文理楼356 | 86980649 | xiangxy@upc.edu.cn |
文法学院 | 赵延升 | 文理楼360 | 86983212. | wxydachuang@163.com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王 会 | 文理楼460 | 86983345 | wanghui@upc.edu.cn |
体育教学部 | 姜庆林 | 体育馆B102 | 86981204 | jiangqinglin@upc.edu.cn |
(二)校团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石国卿 孟兆刚
联系电话:86983158 86983293
附件1: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pdf
附件2:XX学院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摸底简表.xlsx
附件3: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docx
附件4:XX学院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报名汇总表.xlsx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