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源实践队在双清别墅展览前合影 摄影:张大宇)
红色基因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系,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暑假期间,我校多支实践队奔赴全国各地,重温红色之旅、探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资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追寻先辈足迹的红色之旅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前往北平“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源实践队远赴京津冀地区,追寻建国之源,缅怀革命先烈,重走“进京赶考”之路。
“即使炎炎夏日,烈日当头,可是在浏览新中国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坎坷时,浮现于我们眼前的一幕幕画面带着厚重的历史感,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实践队队员王倩感慨。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有一间面积狭小、土坯垒就、由食堂临时改造的会议室。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曾在这里举行过。全体队员于会议室外面对着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拳,集体重温入党誓词,立志不忘党的初心,牢记使命担当。
日出时分的天安门前,伴随着国歌激扬的旋律,五星红旗徐徐升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颗颗红心永向党。”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队员们驻足瞻仰,表达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缅怀。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新的‘赶考’征程中,我们也要牢固树立‘赶考’意识,弘扬‘赶考’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实践队朱晓萍说。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两万五千里的迢遥路途在谱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之余,也镌刻下军民一心的真挚感情。7月23日,彩云红色之旅实践队重走长征之路,于当地人民的记忆中追寻红军当年留下的足迹。一瓶药酒,八个铜板,九十多个干粮袋……在军嫂的讲述中,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流光溢彩。
同红军长征史一样,东北抗日联军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史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艰苦卓绝的篇章之一。7月29日,红旅调研队抵达吉林省靖宇县,重走东北抗日联军抗战之路,体会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在漫漫岁月中,抗联没有后方支援、缺少粮食弹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史诗。”实践队队长马健文表示,那段“以草根树皮为食,以林海雪原为家,以日寇之衣为衣”的抗争历史,在他心中烙下难以磨灭的精神印记。
融进工业血脉的红色基因
过去的延安,曾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在战争岁月里孕育了特有的延安精神。如今的延安精神业已生根发芽,它与社会行业精神相辅相成,发扬壮大。
地源实践队于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宝塔山等地开展参观调研活动,回顾战争年代先烈们留下的英雄故事,感受领导人兢兢业业、勤政奉公的伟大精神。为了解延安精神与行业精神的关联,实践队还来到延安志丹县,深入油田一线,挖掘延长油田中的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勘探工业血脉”。
自1905年建厂以来,延安的精神与文化滋养着油田,形成了极具延安精神色彩的企业精神与文化。实践队队员参观示范党支部,学习石油一线党建工作,深入了解以“务实精细”为内涵的团队文化以及“基层建设彰显六好、基础工作突出六精、基本素质体现六实”的“666”目标。
而“22+8”、“白加黑”的工作传统,采油站长一月内提升采油站成绩、石油市场低靡情况下石油一线工作人员的依旧坚守等故事,更是让队员们领略到延长油田建设中融入的延安精神元素。
“一线石油工人放弃休息时间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努力工作。他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形象与我脑海中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坚定奋斗的革命者形象重叠在了一起。”队员何三元说。
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机关旧址枣园,实践队员曾参观游览中央领导人的住所,为屋内的一把藤椅、一盏灯火所触动,为领导人兢兢业业、勤勉奉工的精神所感动。而在油田一线一路上的所见所感,则让队员们深深感受到红色革命精神与黑色的工业血脉——石油的融合。
实践队队员张婷总结,延安精神与延长油田共同发源于延安。延安精神深深影响着延长油田的企业文化,打造了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它为每一位采油一线工人带去艰苦奋斗、坚守岗位的精神支持。
“当年,党的领导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奋斗、革命、指点江山,而今,延长油田的一线工人始终奋战在油田一线,努力为国家采出一桶桶黑色黄金,”队员季瑞允说,“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发展壮大的。人生此刻正当时,我将无我,不负青春!”
助推精神传承的红色资源
18岁入伍,52年转成铁道兵,去过六七个省,在朝鲜修过十一个月的铁路……这是老党员刘传信的军旅经历。谈及往事时,老人眼中闪烁的光彩给爱随心行红色基因传承实践队的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和我们一般年纪的青年们,抛却自身生死,怀揣一腔热血,把一切都奉献给了他们深爱的祖国。”实践队队员刘成涛说。
7月,13天,19位抗战老兵和老党员。13名队员辗转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各地,挖掘着鲜为人知的红色记忆。许多偏僻的乡村没有汽车直达,他们只能顶着烈日,徒步前行。
据了解,2018年,实践队已针对抗战老兵进行调研活动,并通过走访记录整理成册、新闻传播等方式初步完成了抗战老兵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播工作。2019年,实践队再整行囊,努力为日已老去的英雄们整理出能够流传的历史记录。
“老兵们的回忆,是国家宝贵的记忆;他们的精神,是需要传承的红色基因,”实践队队长刘净慧说,“我们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我们会竭尽所能,与时间赛跑,将这一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下去。”
为充分发掘和透视山东半岛地区的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内含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刻认识、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7月1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文化调研队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学习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调研队成员大部分为中共党员。在杨家山里抗日战争纪念馆,全体成员进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队员们举起右手、握紧拳头,追忆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决心和信念。他们纷纷表示,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奉献精神,做一名无愧于党员称号、无愧于入党誓词的真正的共产党员。
青岛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党史教育价值极高,让队员们又一次经历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教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洗礼。他们表示,实地调研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革命纪念馆和革命陵园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加强党史教育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奋斗精神,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过去多久,都不会被忘记!”调研队队长陈嘉琪说。
【作者:王榕 刘晨 汪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