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宗给同学们讲解鹦鹉螺知识 (张扬 摄影)
合影留念 (张扬 摄影)
“材料学,甚至拓展到科学,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本质。把各学科进行综合,才真正称得上是‘科学’。”
为激发同学们对科技和材料科学的热情,开发创新能力,丰富科学知识并启发学术思维,12月15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类1910、1911团支部于青岛贝壳博物馆开展“青春筑梦新时代,科创报国赢未来”主题团日活动。
青岛贝壳博物馆执行总监李宗剑引导材料类1910、1911团支部团员青年参观贝壳标本展示区,就来自4.5亿年前奥陶纪的鹦鹉螺化石展开讲述。由静物观动态,由生物领域拓宽至近现代科学与人文。通过新奇有趣的“几个不同种螺能够完美拧合”等游戏以及图像、数字的形象说明,推算出鹦鹉螺中蕴含黄金律、自然律、材料力学等知识,并结合实际社会生活,深度发掘贝壳与人类的生活作息的紧密联系、电影结构的思考引发、反应出的世界地理位置等,甚至是人生维度的关系。“人最伟大的能力便是善于从自然中发掘与既有的科学的能力,并以此深入探索,创造新的科学。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人继续投身科学事业,热爱,持之以恒,转以筑梦青春,用自我对科学的理解与掌握的知识,报效祖国。”1911张春雨在听完讲解后感触颇深。
在参观七号展览厅时,李宗剑带领同学们进行海螺壳碰撞实验和灯光照射实验,并介绍矿物桥的有关知识,以此进一步探究材料力学、材料结构在贝壳中的渗透以及材料学在视觉中的体现。当介绍到镇馆之宝——龙宫翁戎螺时,他想到自己接触贝壳的经历,教育同学们:单一的拥有这些标本是没有用处的,无论是材料学,甚至拓展到科学,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到本质。要用对待自己孩子的耐心与恒心,去攻克问题,去对待科学。他也谈道:“年轻人肩负着未来希望与社会责任,‘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希望同学们能沉下心做大事,最终成就自身成为想成为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本次参观学习,给团员青年上了一次深刻的科技教育课,使同学们对材料与科创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团员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青春筑梦时代理想,用科创赢取祖国未来,锐意进取,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作者: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