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会现场 李润柯摄)
(中国海洋大学杨天恩进行宣讲 李润柯摄)
(中国海洋大学张雪贝进行宣讲 李润柯摄)
(中国矿业大学王炜光进行宣讲 李润柯摄)
12月22日,我校于逸夫礼堂举办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事迹宣讲会。本次宣讲会由三名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主讲,我校五百六十余名学生参加。
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西藏服务队队员杨天恩率先介绍研支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就。他以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支教环境、七彩心理小屋和留守儿童之家等状况。“青岛老师已成为爱与希望的符号,海大路、海大桥,望海小学的出现是当地人民最好的纪念。从黄海之滨到大山深处,这是一段难以割舍的‘山海情’。到西部去,一年太短,故事很长,期待听到你们的故事。”他说。
随后,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服务队队员张雪贝表示,从学生到支教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使她一时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与此同时,她也积极探索从“不打不成才”棍棒式教育到春风化雨般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引领他们学会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她说,作为一名支教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她愿意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是中国矿业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王炜光的座右铭。在宣讲的过程中,他提出了支教过程中的“五关”,即思想关、家长关、同学关,恋人关和年龄关。他表示,一年的时间,可能需要一个决心支教的青年人割舍很多,但“此生无悔入西部”是他的信条,他也愿意用热忱和努力去守护这奔向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
本次宣讲会有利于学生们加深对研究生支教团的了解,将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给广大青年学子,激励更多的学生身体力行,投身中西部的基础教育建设中去。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简称“研究生支教团”)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从1998年开始组建,1999年开始派遣,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募、定期轮换的“志愿+接力”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服务。2011年7月,研究生支教团并入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基础教育专项,享受西部计划有关待遇政策。20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通过“志愿+接力”的方式,累计选拔派遣18325名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县乡中小学支教,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着青春。
【作者:张耀中 徐乐 王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