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员与电商负责人合影)
(实践队队员正在采访调研)
(实践队员正在调研当地居民对于电商扶贫的认识)
(当地电商特色产品图)
“我以前对电商的认识还没有那么深刻,也没有真正去探究过电商与扶贫这两者的关系,感谢这次实践,我真正体验了一把电商扶贫带给我的惊喜。”“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电商这种新型业态,不谈其他,单单是电商对扶贫工作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就足以令人侧目。”“我想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如何做电商,希望学成之后可以回到家乡,服务家乡。”……这是鲁甸行实践队的队员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次“触电”之旅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电商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指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鲁甸行实践队则顺应时代要求,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选择了电商扶贫这一课题。7月中旬,实践队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南省两县开展走访调研,以探寻电商发展之路,为实践队探索“鱼渔相权”的扶贫发展之路提供现实依据。
鲁甸行实践队旨在通过探究基于C2B模式运用的阿里式电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实践团队最终选择了云南省洱源县以及昌宁县作为调研地。据了解,洱源电商扶贫模式具有创新性、改革性,而且目前成果斐然,具有很高的成熟的体系模式,值得借鉴与参考。而昌宁县通过近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电商基础,但因为多种原因,电商扶贫工作的质量还有待提升。
实践队员们通过文献查阅、调查问卷、线上访谈、实地走访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了两地电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通过对两个地区电商扶贫效果的对比,总结出了两地扶贫模式的不同点以及扶贫效果差异较大的原因。同时,实践队也致力于将洱源县电商扶贫的成果进行总结,并讨论分析出了可复制推广的因素,随后根据昌宁县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电商扶贫工作提出了改良、创新和应用的相关建议,促使电商经济在当地扎根,真正提升其电商扶贫的水平。
在与大理源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接过程中,实践队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赵女士就电商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针对公司在供应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即改变原有的2C模式,通过自制平台进行运营,加强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推广更为直观的产品。这一建议受到了赵女士的大力赞扬。
实践的过程也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实践队的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使他们受益良多。“我们在前期花费了极大的时间的精力去做这次的实践工作,但当听到当地的人对我们工作的肯定的时候,我觉得一切努力就都有了意义。”实践队队员杨秋雯为能帮助到当地的电商扶贫工作感到十分开心。而队员赵伊扬则从实践中获得了新的想法,“当我了解到电商经济给一个村镇带来的改变的时候,我觉得我有了新的目标,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的家乡建设地更好,让我们家乡的人民都能有较高质量的生活。”赵伊扬说,她表示她将继续学好专业知识,也会尽力拓展自己在电商扶贫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为今后助力家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分析电商扶贫的典型案例,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电商发展新模式,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宝贵经验,从而将脱贫攻坚与电商发展有效结合,为更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我觉得我们应该发挥宣传队和播种机的作用,尽全力把国家扶贫政策、致富理念、C2B销售模式和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的知识传递给广大群众,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实践队队员王广通说。
“电商扶贫不仅承载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任,而且在让脱贫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上有更重要的使命担当。所以这个责任我们青年学生更应该承担起来!”鲁甸行实践队队长孙海程说道。在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鲁甸行实践队等一批实践队伍积极主动地选择顺应时代要求的主题,充分运用所学来进行实践,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彰显了石大学子的青春担当和家国情怀,为更多的青年人树立了榜样。
【作者:王焱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