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油田作业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聚焦中国“能源金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长庆之光实践队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开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调研。此次调研课题旨在调查长庆油田员工社区内留守儿童的现状,就留守儿童群体的相关情况展开走访与调查。
在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们共同前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的实践地点,开始实践第一阶段行程安排并对走访过程中各个事项进行了商议与安排,由此展开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阶段内容。
队员们走访长庆物探处厂史馆,了解长庆油田发展史,感受上世纪长庆大会战时期人拉肩扛、三个石头一口锅的奋进时代。参观过程中大家对使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拜访了几位在职工人,从他们的叙述中了解更多关于工作区留守儿童群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参观结束后,队员邵佳慧感慨到,“我被石油前辈吃苦奋进的精神所打动,作为石油大学的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发扬这种吃苦奋进的精神,让铁人精神在科技飞速发展、红色精神被逐渐遗忘的时代中继续传承下去。”
(油田子校长庆八中校园环境 张禧雪摄)
(长庆八中教导主任赵老师向队员介绍学校生源情况 张禧雪摄)
对长庆油田企业员工总数、长庆子校人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占比等数据有了初步了解后,实践队来到同样位于未央区的长庆子校——长庆八中,向校内部分学生与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拜访了教导主任赵敏洁。采访过程中赵敏洁表示,由于油田员工长期在外工作,其子女由老人照顾,这些家长不仅长期与孩子缺少沟通,还有可能出现“隔代亲”导致过度溺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情绪、性格等方面容易产生错误的倾向,学习也容易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受油区编制的限制,校内教师老龄化也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因素之一。落后的教学水平和原始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理念、无法跟随“新课改”的需求,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积极性不足,年长的老师也因教学压力而感到疲惫。
为期三天的初步实践后,队员们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分析。本次社会实践初步判断了长庆油区留守儿童群体的总体情况,为之后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作者:李昀蔓 邵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