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踏上经济发展的快车,人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也体现在坐落于鲁西北的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中。为深入了解家乡历史以及人民生活变化,7月23日至7月2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循光小队于齐河县展开“探索家乡变化,追寻时代足迹”主题调研活动。团队成员通过走访乡村、拍摄照片、采访当地居民等方式,感受家乡变化,展现家乡新风采。
扎根乡村,了解民生发展
受疫情影响,本次调研实践队成员肖文宇采用了电话采访的方式,连线了晏城镇狮子张村前村干部赵先生。接受采访的赵先生已有八十四岁高龄,对家乡的发展变化深有体会。他介绍道,五六十年前,县里工业企业寥寥无几,全县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当时机械化不普及,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不确定性因素很大,基本收入不能完全保证,有时温饱都成问题。而改革开放以来,齐河县依靠自身交通优势和优惠政策吸引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现在,齐河县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县里的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居民娱乐活动场地增加,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聚焦非遗,探索黑陶文化
2015年11月,山东省文化厅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齐河黑陶制作技艺名列其中。受疫情影响,当地齐河祥瑞黑陶馆暂停对外开放。为了解黑陶文化,循光小队成员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探索黑陶艺术的奥秘。
三位团队成员首先针对黑陶制作工艺流程进行观赏学习。在学习中,队员了解到,齐河黑陶是以大运河特有的红胶泥为原料,经过选料、练泥、手工拉坯、反复手工压光、手工雕刻、土窑人工烧制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通过查询相关资料,队员们还了解到,中国黑陶艺术专业委员会均设在齐河,产业年产值达到1500余万元,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观赏结束后,成员之间通过信息整合与交流,对家乡的黑陶艺术产生了强烈的保护传承意识,也对黑陶手工艺者的高超手艺敬佩不已。团队决定,在疫情结束后继续深入实践,前往齐河祥瑞黑陶馆进行更深一步的调研。
立足经济,寻觅发展足迹
近几年来,齐河县依托地势,经济迅猛发展。旅游业兴起,修建了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泉城海洋极地世界、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等旅游景点。实践队采访了当地人后发现,齐河人民对近几年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是兴奋不已,其中一位受访市民说道:“从前旅游计划总要等到假期才能实现,而且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现在随着咱们县城的发展,周末就能带孩子去这些地方转一转,特别是中国驿,好吃的东西有很多,孩子特别喜欢。”
由于疫情影响,为保障实践安全,队员们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在泉城海洋极地世界工作的杨女士,并向她询问了她的工作感受。据了解,杨女士在海底世界担任海豹饲养员一职,主要工作就是把冷冻的多春鱼放在水里解冻后喂给海豹,同时也负责保证游客喂食海豹时的安全问题。在询问道日复一日的工作是否会让她感到乏味时,杨女士表示自己很热爱这份工作,却从不觉得乏味,“因为从入口到工作地点会经过许多的海洋生物展区,尤其是一进门就有两只可爱的大白鲸。自己作为一名工作人员的同时,我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都看不够的游客,时间一长,海豹海狮的样貌和种类都能熟记于心,这也算潜移默化的学到了很多。这份工作总能源源不断的带给我新鲜感。”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成员们对自己的家乡齐河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党的坚强领导和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有了更高层次的感悟。“从前只觉得家乡是一个很温馨的词汇,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发现家乡带给我的还有自豪和强烈的归属感。作为大学生的我更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人,学成后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让齐河这颗镶嵌在黄河岸边的明珠更加闪耀。”实践队员杨笑颖感慨道。
【作者: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