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正在详细讲解生产种植设施 周亚茹摄)
(调研队员进行实地走访 周亚茹摄)
(调研队员在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进行采访 周亚茹摄)
(调研队员在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合影 周亚茹摄)
(调研队员正在详细观察农作物 周亚茹摄)
新时代、新形势、新时期,在后扶贫时代,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农业长足发展与进步,是农民扎根土地、农业夯实基础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寿光市凭借打造的智慧化发展模式助力“寿光蔬菜”领跑全国。为探究我国创意新型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深入了解寿光智慧化农业的发展状况,8月3日至8月6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疫”颗火星实践队前往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进行社会实践调研。
走:深入农业一线,探发展现状
雨濛濛,浇不灭他们实践的热情;路途遥远,拦不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农业关乎民生大计,更是我国最基础的第一产业。“疫”颗火星实践队前往实践第一站——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寿光现在的智慧农业主要是物联网、传感器以及水肥一体,现在施肥都是定时的,自动鼓风机以及自动卷帘机有很多园区里都已经用上了。”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如此说道。由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智慧农业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工业化、信息化生产。最后,寿光市农业局张主任在采访中回答道:“大步迈向智慧农业、应用更先进技术、增加就业是寿光市当今的发展要点。”
疫情的突然袭击,城市的紧急封锁,生产,则是时代交给寿光市农业的巨大压力和不竭动力。山东省寿光在疫情期间向重灾区捐献了累计约1120吨蔬菜,智慧农业不仅推动了乡村振兴,在疫情期间,不断供的“绿色基地”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道坚实堡垒。“农业生产是脱贫攻坚的推动剂,而智能化生产便是助推器,智慧农业才是未来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走向。”寿光市农业局相关工作人员如此表示。走进实地、贴近农业,更好地与植被共呼吸,方能体现智慧所在。
听:深入群众旁,知时代最强音
三元朱村——寿光市大棚蔬菜发源地。第八代大棚,寿光农业发展领先的物质依托。实践队员带着“耳朵”,听取了当地农民介绍的培育苦瓜秧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寿光蔬菜的高效高产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村民李大叔说道:“蔬菜种植技术每年都更新,而三元朱村则是唯一一个实验基地,从这里向其他村庄推广,不断的向新疆输送技术员。”
在交谈中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蔬菜大棚的面积与成本,“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技术革新下,每年丰收时节都是硕果累累,智慧农业改变着我的生活”村民们纷纷表示。看到遍地的新一代蔬菜大棚,实践队员周亚茹感慨道:“农业生产孕育人民,智能技术改变生活。”通过对蔬菜基地三元朱村的寻访,了解寿光农民种植蔬菜采用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结寿光蔬菜高效生产经验,深刻体会智慧农业对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变,时代强音应由群众来说,农业的发展,造福了一批又一批人。
悟:所见即所想,所听即所思
“目前企业针对寿光蔬菜实现种子自主研发,整个产供销流程除采摘外全部实现智能化”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科技发展部项目专员刘占伟表示。寿光市农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为主,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着超前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不同指标感知不同的数据。实践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探访了蔬菜小镇和质量检测标准中心,一条完善且保障食品绝对安全的产供销服务链离不开背后精密的仪器与质量的精准把控。食物二维码成为了每一条链上不可缺少的标志,在采访过程中,集团相关负责人说道:“为了保障消费者在收到产品时的新鲜与食品安全,长途运输分为冷链物流与暖链物流,二维码则公示了产品整个生产过程”
“粒粒皆辛苦”,实践队员看到了智慧农业生产背后的故事,无论是蔬菜产业控股集团还是普通的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数日,让我感到了调研的意义,帮助更多地区推动生产,助力扶贫,才是青春和行动的底色”实践队员范忠爽表示。
“在调研中,所见、所听、所思、所悟对我有很深的触动,走进基层、深入基层,关注农业发展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展稳、根基牢固,祖国的发展大厦才能建的高、建的雄伟。”队长米明月如此说道。在实践中学真知、强筋骨、锻意志、筑精神,以青春风采和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奉献青春力量。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范忠爽 王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