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队员采访风景区防火宣传科潘琪科长 刘璐璐摄)
(实践队队员在采访原山森林专业消防队队长 刘璐璐摄)
为深入了解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山林防火工作现状,评估山林火灾风险,提出科学防范措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展望者实践队于7月下旬开始对青岛市崂山区、淄博市原山林场、青州市云门山区三地的消防队伍建设、民众防火宣传、山林火灾隐患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山林防火工作现状和气候变化对山林防火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的山林防火工作出谋划策。
在展开实地调研前,队员们查阅大量资料,深入了解调研地的地理环境、植物种类和管理机构等信息,同时与原山林区森林派出所和云门山景区防火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掌握当地山林防火工作基本情况,初步建立山林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我们后期计划建立一套能够预防和规避山林火灾危害的应急反应处理机制,将山林火灾的爆发可能和危害性降到最低。”实践队队长柴君林说道。
7月22日,实践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原山林场,实地考察防火宣传和消防配套设施情况。作为淄博市较大的国营林场,按照规定实践队必须在山口处的防火检查站接受防火检查。检查过程中,队员们看到检查站内配有火种检测仪、灭火器等全套消防器械,在墙上还贴有许多山火消防警示案例和防范措施。“虽然很久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但是我们仍然会严密监控和防范火种入山的危险行为,游客们在进山前都必须认真阅读相关防火须知。”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解释道。进山后,队员们一路上看到许多提醒游客注意森林消防安全的横幅标语,营造出人人自觉参与森林防火的氛围。为此实践队员孙正感慨道:“反复出现的安全提示不是小题大做,消防安全无小事,只有反复出现,才能让人们真正重视起来。这也是原山林场消防宣传的成功之处。”
与原山林场类似,青州云门山景区在入口处也设有火种收集站和防火检查站,严格限制外来火种输入。8月1日,实践队前往云门山景区探寻景区火情防范情况。景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成员展示了当地灭火所用的常见消防设备,并按照景区防火岗及防火监控分布图向队员们介绍了景区的森林火灾应对办法。据介绍,当地会根据地形和火势大小的不同,在灭火过程中相应采取不同的消防预案。同时工作人员也指出了景区消防工作的不足之处:“在山脚,地势较平缓,消防车可以参与救火;但在山体海拔较高处,消防车辆无法通行,需要人力运输水和消防设备,灭火较为困难。”经过实地走访后,实践队员们也发现景区海拔高的地方缺少消防应急通道的问题,一旦发生火情,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为促进多地消防工作取长补短,将山火带来损失降到最低,实践队于8月5日赶赴青岛市崂山区对当地山林防火经验进行学习。据了解,青岛市崂山区消防救援大队以智慧消防云平台为基础开展消防工作,将科技与消防相结合,实现火灾远程监控和城市的消防智能化运行。“火情发生后,智慧消防云平台的实时定位、视频监控、作战对讲、作战监听功能,使后方指挥部为灭火救援提供远程指导,加强了救火时的组织调动能力。”当地消防官兵说道。在消防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崂山近距离接触高山远程林火监控监测系统,“监控系统的探测距离达5公里以上,发现火情后自动分析报警,提高了探测火情的精准度及早期预警能力。”在了解到监控系统拥有的强大功能后,队员们将其联系到云门山景区的消防短板,并提出如若能够创新性地将科技手段结合使用,消防车上山难等问题将会迎刃而解的想法。“科技手段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护林员的工作量,更实现了对林火的实时监测。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运用科技力量,山林防火如此重要的工作,更要有科技护航。”实践队员陈悦同说道。
在三地调研的过程当中,实践队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开展消防问卷调查后发现民众关于山林防火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多数民众不清楚森林防火期的时间区间,可能导致在森林防火期内在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同时,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不会主动清理烟头、塑料袋等潜在火源,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柴君林表示道,“管理部门对山林消防工作的宣传不仅应当挂条幅、贴标语,更应当通过宣讲、印发安全手册等形式,向人们普及消防安全知识。”针对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种种问题,实践队将结合前人经验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调研成果,建立山林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以达到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对山林防火工作的影响,精准化解火灾风险,切实提高山林防火能力的目的。
【作者:李佳楠 任月 余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