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行业均被迫按下暂停键,“宅”在家的每个人几乎都将消费的阵地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上办公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7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疫情中视频会议使用情况调研小队以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各行业工作者对线上办公的真实感受,对线上办公及办公软件提出建议,同时为以后工作者等提供范例与借鉴。
细致设计实践过程,多种方式同时进行
本次实践以线上为主,为确保后期实践顺利,实践队成员分工做了许多功课。为了让调查结果更具有普遍性,从调查目标群体的确定、采访及问卷问题的确定、任务的分配与合作、实践方式等四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实践安排。赵金晓介绍到,视频会议使用主要针对社会各行业工作者,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使用软件、会议效果保证、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尤其在采访及问卷问题的确定阶段,多次线上会议进行讨论,综合采访时间、问题清晰度、回答效果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投票、淘汰、再筛选。同时针对实践活动疫情大背景,活动以实地采访、线上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多种方式进行。
实践队员以目前在职的各行业工作者为调查人群,事业单位、个体经营、企业员工等均在采访范围内;为了配合不同行业人员的习惯,队长赵金晓带领队员设计网上调查问卷,线上、线下采访提纲等。实践队队员林小淼说:“疫情中视频会议使用情况调研小队开展线上会议,一同讨论如何进行问卷的设置,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分工合作,虽然没能够面对面交流,但也可以感受到从手机另一端传递而来的温暖,它提醒着我,虽然辛苦,但是有人与我并肩作战。”
“因为实践和小学期冲突,实践期间,每天上午8点起来写代码,中午的时候开始写稿、督促队员们采访、问卷分发、查资料,晚上投稿、整理资料等,每天晚上12点后入睡是常态。”赵金晓在总结工作时说。不辞辛苦,热情充沛,完成目标,是责任所在的要求,也是石大学子对自我的鞭策。
视频会议待改进,多措施助推线上工作顺利开展
实践活动中,队员发现参加线上办公视频会议的主要以教师、学生为主,其次涉及软件公司职员、医生、交警、行政人员、工人等各行业工作者,视频会议软件主要为钉钉、腾讯会议、微信视频和企业自研发软件等。在有关如何保证员工按时参会方面,主要设置打卡签到、奖励罚款措施;在如何保证线上会议效果方面,有录屏、提问、聊天、实时连麦、提交会议总结等多种方法;在线上和线下会议的区别方面,大部分人会有线上会议质量保证难、沟通障碍、不会操作等问题。但正如实践队员王一雯所说:“通过对视频会议使用情况的调查,由小见大,由浅入深,我们也了解到即使在线上办公视频会议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也会在摸索中想出解决办法,一步步适应。”
调研结果显示,近70%的人更倾向于线下面对面会议。人们对线上办公可以满足办公自由、会议内容回放等需求的优势感到满意,但也为网络卡顿、社交圈缩小、交流效率低、工作效果不理想、公司内网权限等限制而难以获得较好的交流体验。实践队以此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分析对其发展提出建议,并考虑长远战略。
多角度解析视频会议现状,推动会议发展更完善
“虽然我们的会议等工作都在公司自己研发的APP上进行,但因为权限的关系,很多内网的东西,不能在外网使用,导致工作效率很差。”实践队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线上办公有时不能解决内外网的阻隔问题,赵金晓谈到,企业APP研发者应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附加功能,开发实时检测系统,使用某软件与电脑互联,可以实时检测办公者周围2米内的环境,实现云虚拟云办公,让使用者如同置身于公司环境。
实践队员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解析了视频会议使用现状及应解决的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一方面,可以了解线上办公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可能会为个人职业选择以及未来发展、研究方向等提供参考。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视频软件研发企业提供用户的真实感受,更新改进产品,在此阶段能够以高品质的体验及在服务上的快速响应,赢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为后期实现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企业管理者做好会议遇到紧急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紧急情况下企业工作生产的线上视频会议预备方案,为找好不发言、偷懒携带等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听取了各行业工作者对线上视频会议的真实感受与意见,对其遇到问题、解决方案、会议效果等进行分析。他们希望此次调研能为视频软件运营者、企业公司管理者、各行业工作人员、未来工作发展方向等提供参考,为以后工作者等提供范例与借鉴。
【作者:赵金晓 宋玉函 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