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队员在采访鲁海丰工作人员 张朦方摄
实践队员参观鲁海丰海洋牧场展示厅 武昊摄
山海尺墨白泽实践队在鲁海丰合影 武昊摄
实践队员参观鲁海丰海洋牧场展示厅 李洁摄
实践队员用无人机拍摄鲁海丰海洋牧场 李洁摄
实践队员在采访当地渔民 武昊摄
7月26日,为调研海洋牧场体系下可持续生态渔业经济新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海尺墨白泽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鲁海丰海洋牧场开展调研,对当地渔民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此次调研以线下采访、参观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实践队员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鲁海丰海洋牧场现拥有海域5万余亩,实现了海洋渔业增养殖、休闲旅游、海洋科技装备等产业深度融合,已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此外,鲁海丰海洋牧场前瞻性地提出“碳汇渔业”新理念,建立了海水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理论与技术体系,力图发展生态养殖新模式。在鲁海丰工作十余年的当地渔民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大多数渔民从之前的分散渔家到海洋牧场工作,防灾机制和销售渠道都更加完善,收入也更加稳定。比如近期石油泄漏和疫情影响,我们个人不用承担太多损失。”同时他也表示,由于出海的危险性和收入等原因,海洋牧场仍存在招工难、青年人工作经验少等问题。随后,实践队员前往鲁海丰海洋牧场实验基地和展示厅进行参观。企业负责人向实践队员讲述了鲁海丰的发展历程、现有规模和商业模式:“目前,我们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并计划进一步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在此次调研中,实践队员具体了解了鲁海丰海洋牧场的运作模式和现存问题,采集到海洋牧场相关数据,了解当地渔民的真实需求。“鲁海丰海洋牧场已经有比较完整的运作体系,如果可以把潜在资源都发掘出来加以利用,我相信它的发展方向会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带动海洋经济生态发展。”来自石油工程学院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实践队员刘云霆说道。暑假期间,山海尺墨白泽实践队将赴烟台、威海等地深入调研,基于山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案例,探寻具有推广价值的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国家推进海洋生态循环战略、推动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