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国创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石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青春力量。
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指导教师,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生物与能源化工系主任王继乾深受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舞,深刻理解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重大。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高校要全 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些都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是每个高校教师都应该思考的时代命题。未来他将继续借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这一平台,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高校教师力量。
学校青年教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曲英铭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后非常激动,深刻认识到自身担负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任务。一直以来他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赛,不仅是为了获得荣誉,更是为了展示地学人的创新成果。作为高校青年教师,他将继续坚持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出更多能源报国、为国找油的新时代地学人才。他希望同学们能以大赛为平台,学以致用,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石油勘探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国家能源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指导教师,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副教授王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后深感振奋。她深知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她一直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和竞赛。在本次大赛中她指导的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坚定学生们一鼓作气努力奋进,面对困难不退缩的意志。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志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贡献青春力量。
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化学化工学院辅导员郭孟
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语重心长、催人奋进,不仅对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科技创新实践提出殷切期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业工作者如何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他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将培养敢闯会创的新时代青年创新人才作为首要目标任务,把科学精神涵蕴、创新能力培养、科创实践锻炼融入育人全过程,积极为学生营造想创的环境、厚植敢创的沃土、搭建能创的平台、拓展会创的渠道,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一流青年创新人才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青春科创力量。
“氢”动天行团队指导教师、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团委书记穆海涛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他和同学们深受鼓舞。在这次比赛中他深刻体会到新时代青年学子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团队成员们在赛场上互相学习、在交流中增进友谊,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思维、开阔了视野眼界。未来,他将鼓励同学们继续以国家发展需求为研究方向,扎实做好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挺膺担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国创赛(2024)金奖项目指导教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级专职辅导员齐志伟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深有感触。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他认为,新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青年,应鼓励学生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未来,他将会不断优化创新创业育人环境,继续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充分将“我敢闯,我会创”的精神带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让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能动作用!
国创赛(2024)金奖项目负责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生张昊,在深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深受启发,深刻领会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作为本届国创赛的参与者,他深刻感受到当代青年的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在与来自全球各高校的青年进行科技交流中,他不仅扩展了自己知识领域,更是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获得了动力。未来,他将继续投身于科技创新,攻关智能传感器领域内的痛点问题,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年智慧。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负责人,石油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徐忠正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倍受激励。面对海上溢油事故处理这一跨学科、复杂的科研难题,他和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共同面对研究过程中的诸多挑战。在大赛的舞台上,他与来自不同高校的同仁们一起针对各领域的科研难关进行了深入交流,取得显著成果。未来,他将坚持以科研力量助力海洋环境保护,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创赛(2024)金奖项目团队成员,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生郗广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找到了极大的动力。在高性能的柔性传感阵列和电池状态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他将课堂知识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团队不断前进,在工程实践的锤炼中茁壮成长。未来他将与团队成员继续秉承创新精神,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舞台上展现青年风采。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团队成员,石油工程学院2024级硕士生王晓龙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获得了深刻激励,作为本届大赛的参与者,他不仅致力于学术上的精进,更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参赛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应利用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逐步克服研究中的种种挑战。未来他将继续借助大赛契机,深耕学术,不断攻克科研道路上的难题,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力量。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负责人,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本科生马晨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激励下,坚定科创报国信念。作为热到菌除团队的核心成员,他专注于油田污水处理杀菌材料的研发,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找到了技术突破的关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未来他将秉持科创强国理念,决心以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国家发展,用科创转化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负责人,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2022级本科生唐健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深受鼓励。他和团队成员把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产品,将实验室成果应用于油田现场,面对挑战,勇往直前,将项目从初步构想到成熟落地,并在国创赛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了他们的成果。未来,他将继续以行动践行科技创新的理念,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贡献力量,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负责人,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2021级本科生陈庚说道,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参赛学生的亲切勉励,更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在国创赛的平台上,他经历了从概念的萌芽到产品的成熟,从实验室的研发到市场的验证的全过程,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未来,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继续以青春的活力和创新的精神,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团队成员,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孝睿杰,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深受启发,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着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任。她与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自身专业能力,更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坚定的信心。未来她将致力于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具体成果,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价值,以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国创赛(2024)银奖项目团队成员,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雪在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倍感振奋。作为氢动天行团队的核心成员,她在空冷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的学习、设计和探究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实践,并在工程实践中逐步成长。未来,她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发扬团队的创新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王建侨 崔蓝心 郭孟】
【责任编辑:姜士绅 石国卿 郭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