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半,外面还是漆黑一片,高峪村大集里的每个摊主们已经先后来到自家集市摊位前。搭架子、摆商品、起锅烧炉,每一个人都在忙活着手中的工作,为开市前做足充分准备,安静的大集顿时变得热闹非凡。
高峪村大集集市现场 陈绍文摄
新鲜葡萄、苹果,热气腾腾的烤香肠,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门口高峪村大集上各式摊位沿路摆开,绵延一两公里,乡村集市与青年学生的身影构筑起了校门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连日来,该校研究生陈红宇都会起个大早,“早起一会,去校门口赶个大集!”
从去年6月份开始,该校大学生校门口赶集的话题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爆火。“这里太火爆了,东西特别新鲜,在这里逛一两个小时都逛不完。”据该校学生介绍,在农村早已融入日常、寻常不过的赶大集摇身一变已成为学校学生们周末休闲的新方式,每周两次的大集打卡似乎变成了这群大学生的标配。
为何校门口的大集如此有人气?大集在学生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在集市上购买商品 程清优摄
赶集是最有性价比的购物方式!走进集市,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应俱全的商品,水果蔬菜、休闲食品、服装衣帽……叫卖声此起彼伏,摊位间升起袅袅烟气。周三中午12点,大四学生晋婕婷趁着没有课来不及吃饭就跑到校门口赶晚集。“赶集非常具有性价比,我们买了3条毛巾才花了30块钱,还有零食、水果,总共花了100块钱,摊在每个人头上,也就25块钱。”她介绍道。自从习惯赶集后,自己还学会了“讲价”小秘诀:“旁边有年纪大的人,先别出声,听听他们的价格了解‘行情’,稍微晚点去,碰上收摊还可以捡漏。”
学生在集市上购买商品 单雅轩摄
学生在集市上购买商品 单雅轩摄
除了价格方面的吸引力,逛集市也是这群学生另一种放松解压的方式。“市集上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买,就算只去逛一逛,当成放松身心,也很开心。”该校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张永健说,长时间的密集学习压力很大,看到校门口热闹场面后,决定给自己放半天假。与城市商场的精致奢华不同,自由自在是大集与生俱来的标签,市集上,学生们高声砍价、尽情逛吃,可以体验“闭眼买”的获得感,哪怕没有任何目的,只是到集市上闲逛一下,心里也会有所满足。
“赶集专业户”乔远通说道:“大集更是一个社交场所,此消彼长讨价还价声、来往行人络绎不绝的谈论声……大集上热闹喧嚣,人们闲聊家常、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寒暄,都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
此外,“双向奔赴”也成为学生们热衷赶集的另外一个原因。为满足大学生的购物需求,集市摊主们也做足功课,增加更多受学生们喜爱的商品种类和款式。“炸串卷饼下次可以少放一点油,肉夹饼的面饼可以烤得更酥脆一些,摆摊时间可否延长一些。”在集市上做餐饮食品生意的摊主说,现在他会主动询问大学生的喜好,根据反馈有针对性改进。现如今,一些广受欢迎的摊主已经与学生们建立起了微信交流群,学生们在群中不仅可以知道摊主今天有没有来摆摊、今天什么时间来摆摊,还可以在购买商品后线上反馈意见。
学生在集市上购买商品 程清优摄
“赶集不仅是一种购物的行为,更是一种了解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方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生张可说道,许多民间的传统手艺之所以能传承百年,往往可以在大集上找到答案,像油纸扇、打铁锹、吹糖人这样的传统手艺和非遗项目都在该集市上纷纷亮相,吸引了不少大学生驻足观看。大集已经成为一个民间文化珍宝有效传播的重要窗口,学生们在逛集的同时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同,让这些传统技艺更好地延续下去。
“没有人能空着手走出大集”,这句话毫不夸张。如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把赶集潮作为自己追求多样化生活的方式之一。青年学生们在赶大集中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接地气,还可以享受到久违的烟火气,让自己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通讯员 王建侨)
相关链接:走!去学校门口赶大集 - 信息频道 (sd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