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海洋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每一份行动都能为地球增添一抹蓝色。”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土木2301团支部、青马一班联合青岛市黄岛区垃圾分类协会,组织青年学子齐聚青岛市黄岛区世纪大道与滨海大道交汇处海口,开展“守护蔚蓝海岸,共建生态家园”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海滩清理、垃圾分类实践与环保知识宣讲等环节,青年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海岸线生态保护注入青春活力。
净滩行动:用双手还原海岸纯净
活动伊始,全体成员在风河大桥观景平台举行环保宣誓仪式。志愿者们手持垃圾袋和垃圾夹,以小组为单位沿3公里海岸线展开地毯式清理。经过近两小时的辛勤劳作,原本散落垃圾的海滩逐渐恢复洁净,十余袋垃圾被集中归置,其中可回收物占比达40%。青马一班耿家骏面对装满塑料瓶的袋子感慨:“清理后的海岸让人成就感满满,但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更让我意识到环保的紧迫性。”
志愿者清理海边垃圾 张金融摄
垃圾分类:从实践认知到科学转化
活动进入垃圾分类环节在黄岛区垃圾分类协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将收集的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进行细分。协会成员通过现场展示和互动问答,耐心讲解分类要点:沾有油污的纸张因难以回收需归为其他垃圾;破损的渔网虽是塑料制品,但因混杂其他材料需特殊处理。志愿者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分类背后需要严谨的科学知识支撑。土木2301孙一鸣指着分拣出的泡沫板说道:“以前只知道这些是白色污染,现在才明白不同材质的处理方式差异这么大。我以后要认真学习环保知识,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带动更多人共同保护海洋!”
志愿者们垃圾分类 韩子欣摄
从晨光熹微到烈日当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子用汗水为海岸线“卸妆”,以专业知识为垃圾分类赋能。这场行动不仅让3公里沙滩重现本色,更在参与者心中埋下生态文明的种子。此次团日活动的成功举办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为校园环保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守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作者:郭春泽,韩子欣】